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018-10-22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训练。

1、加强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计算教学很多教师往往一味追求“多算”而忽略了“说”的训练,学生没有“说”的机会,成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道障碍。因此,计算教学时必须加强“说”的训练和“说”指导,使学生学会说算理、说思路、说方法等等,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九义”第九册40页):3.6÷1.2+0.5×5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划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算式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除法、加法和乘法,先算3.6除以12的商,再算0.5乘5的积,最后求商与积的和。通过加强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2、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活动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计算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如教学《拨萝卜》(北师大二册28页)时,36+23=囗,先让学生拿出小捧动手操作,学生用3捆6根表示“36”,用2捆3根表示“23”,计算时,他们都很容易理解先把整捆数相加:3+2=5(捆)即5个10,再把单根数相加:6+3=9(根)即9个1,然后把两个数合起来得5捆9根,也就是59。通过直观操作,突出了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过程,从而理解“数位要对齐”的道理。这样,学生边动手、边思考、边计算、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计算,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重视算式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可以克服过去那种“过于注重计算技能,计算方法单一呆板”的弊端。如教学《发新书》(北师大二册52页);18+19,可以引导学生这样算:10+10=20,9+8=17,20+17=37;也可以这样算:19+10=29,29+8=37;还可以这样算:20+18=38,38-1=37;这样算也行:19+20=39,39-2=37;这样算也正确:20+20=40,40-1-2=37。又如教学小数简便运算2.5×16,引导学生可以这样算:2.5×4×4=40;也可以这样算:2.5×8×2=40;还可以这样算:5×(0.5×16)=40;这样算也正确:2.5×2×8=40。通过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使不同的人在解决计算过程中学到了不同的数学。算法多样化激起了学生对算法的思考、归类,对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提炼,对不同意见和模棱两可的方法进行辨析,达到了对算法的深层次感悟,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4、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估算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经常接触的计算应用作为估算的题材,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就能增强学生估算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教学《电影院》(北师大六册第28页),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要判断电影院能不能坐得下500人,要算出电影院有多少个座位?可以这样计算:21×26。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乘数中21接近整十数20,把它看成20再和26相乘,口算得520,可见这个电影院能坐得下500人。通过加强估算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同时运用估算还可以简单检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