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公开课《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四年级公开课《三角形的...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四年级公开...

四年级公开课《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2017-08-0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

下面我将从学习目标的续写、评价方案的设计、学习流程的安排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 学习目标的续写。

目标指向未来,目标引导教学,本节课我依据课标、教材、学情三方面进行学习目标的叙写。

基于课标的思考:

《三角形的特性》这节课,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描述的:认识三角形。关键词是:认识。核心概念是:三角形。

基于教材的思考: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性质。因此,对三角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基于学情的分析: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地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因此,本节课我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体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我叙写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能够有条理的归纳出三角形的定义,准确表述三角形的特征。

2.能够借助工具准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

3.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说出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特性和会画三角形的高。

学习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二、评价方案的设计:

对于目标一的达成,我主要采用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方法,通过教学环节二中让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小组交流,能否归纳出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来检测目标一是否达成。

对于目标二的达成,我主要采用学生尝试法、教师演示法、学生自评法,通过教学环节二中学生独立观察和动手操作情况来检测目标二是否达成。

对于目标三的达成,我主要采用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方法,通过教学环节二中学生猜想、验证猜想、列举实例的情况来检测目标三的是否达成。

三、 学习流程及设计意图。

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解决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我设计了以下四个学习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揭示新课。

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80页的情景图,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出三角形;其次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接着提出疑问:为什么三角形在生活中运用这么广泛,它究竟有什么特性?然后揭示课题:三角形的特性。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在情景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可以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的内容分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我安排了以下活动:

1、画三角形,观察三角形的特征。

2、小组交流,派代表阐述小组意见。

3、师生共同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揭示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方法。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安排学生画一画、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层面:画三角形的高。

画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安排学生尝试画高,一名学生板演,试说方法,选择画高的工具。其次我演示用三角板画高的方法,接着让学生独立画出一条高,通过展示学生画的不同底的高,师生共同总结三角形“高”及相对应“底”的概念,然后学生尝试画另外两条高。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使学生掌握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三条高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这个层面中,主要是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会画高的方法,还能领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第三层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生活中三角形应用的图片,使学生产生疑问:这些物体中三角形起什么作用?接着学生猜想。其次通过实验,用课前准备好的四边形和三角形木框拉一拉,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应用的例子。整个层面拓宽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三环节:反馈矫正,巩固新知。

我设计了三道典型的评价样题,精心设计的练习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概念,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四环节: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先让学生说疑点,再谈收获,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