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教研活动记录精品两范例-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四年级数教研活动记...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小学四年级...

小学四年级数教研活动记录精品两范例

2016-10-28

参加活动人员:蒋翠英 盛丹艳 邹冬春

活动地点:四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

《位置与方向》单元解读和交流本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在这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单元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而作业正确率也比较低。作业本上还有这样一道题:小女孩子说我在你的东偏北30度方向上,距离10米。然后小男孩说我在你的( )偏( )( )度方向上,距离( )米。还可以说:我在你的( ),距离( )米。

对于前半道题目没什么疑问,但后半道因为在教授例1时就强调了一下: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所以做这道题目时学生就有问题了,经过商量,我们决定另一种方法还是让学生填较大角的这种说法,即南偏西60度,因为这样也能准确的知道物体的方位。

参加活动人员:蒋翠英 盛丹艳 邹冬春 王勤峰

活动地点:四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

讨论中段数学组课题的初步思考方向

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审题能力

一、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平时的作业或单元检测中,大多数的错误在于没有把题目看清或审题能力欠强,解决问题时往往丢三落四,还出现思维定势。比如这次单元检测中有一题:

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1)学校在图书馆的正南方向1000米.(2)体育馆在图书馆的东偏北40度方向1500米处.有许多孩子在画距离时,不看图上的比例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米,(因为作业中较多出现这样的)应该是6毫米表示实际距离500米的等等。

二、讨论初步解决的办法

1专项训练:课堂中,以同一组信息创设不同的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2在多样的信息情况下,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3语言规范性:课堂中,尽量做到严谨地提问,防止随意性.

4课堂讲解和板书规范性:

5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去关注信息与问题的联系,寻找合理的切入点解题.

==============

参加活动人员:蒋翠英 盛丹艳 邹冬春

活动地点:四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我们主要进行了第四单元教材解读和讨论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讨论一些问题

1. 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到十进

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如教科书第61页第4题“用手势比划下面的长度” 等。

2.老教材中“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但本教材将“扩大……倍”“缩小……倍”修改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我们觉得学生会很难理解,我们查了一些资料:“扩大……倍”与“缩小……倍”在小学数学阶段约定俗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但是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数a扩大n倍,应是a+na倍,而不是na。也有人认为:“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不适用于数的缩小。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我们在本套教材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感觉到学生很难理解。

-----------------------------

参加活动人员:蒋翠英 盛丹艳 邹冬春

活动地点:四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我们主要进行了第五单元教材解读和讨论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我们觉得这个单元里,孩子们计算一个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还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知道了顶角,怎样求底角;知道了底角怎样求顶角是重点。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