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发挥学生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2016-10-28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j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向课外转移,发现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变得宽泛,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由于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他就会去猜想,就会去验证,就会去推理,就会与人去交流,使他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生命力、有创造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数学教学与学习变得宽泛与更有效。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现实出发,从具体的问题抽象概念,得出抽象的知识之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本质,而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习了数字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找一找学校里有多少什么事物,并说给同学或老师听一听。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的认识加强动,加深数与物的对应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身边的数。

二、在学习了加法或减法的认识之后,找一找周围可以用加法或减法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并把你所找的内容说给别人听。这样可以加深对加、减法的意义的认识,更可以发现周围可以用加法或减法表示的数学问题,说给别人听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三、在学习了各种应用题之后,找一找身边的同类应用题,并把它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并解答。四、在学习了平均分之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并尝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五、在学习了统计之后,说一说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当教师长时间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往课外引导,学生也会自觉的养成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的习惯,进而形成自觉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及良好地数学学习方法。

最后,《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那什么样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呢?数学学习的终极价值在哪里?《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还说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发展才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这里所指的发展显然不止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更是兴趣、方法、习惯、审美等品性人格的发展。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树立在《标准》的指导下的教学过程的整体观,教学过程的功能不是单一的,每一节课,每一个课堂的活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事实上,即使教师关注的是某一方面,学生的感受也是多方面的,当教师只关注知识时,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就会产生厌倦、无味的感觉。这也是对学生的影响。基于此,就有必要:

(1)选择合理的学习指导方法。在实施学习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按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进行设计、实施与反思。要时时提醒自已:以往是怎么教的,通常是怎么教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什么地位,它是否符合《标准》的理念,等等。学习与学习指导方式是多样化的,《标准》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改变以往以接受式学习的单一的学习模式,满足学生不同的要求。

(2)正确对待可能产生的差异。“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标准》承认并提倡的地方。学生差异是存在的,这是事实,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教育,不是让每一个人在同一条线上起跑,跑向同一个终点。在新理念下,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些学生得到最基本的发展,有些学生得到更多的发展。这样可能造成学生差距的拉大,但这不是两极分化,这是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基本的发展的同时,一些学生有较快的发展。与两极分化有本质的不同。那么,如何做到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基本的发展?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是掌握知识的差异,还有兴趣、态度、能力、性格、方法等等的差异,只有全面关注学生的差异,才有可能在学生的差异情况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不只关注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全面引导学生的性情品格走向完美。

(3)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的人格是平等的,价值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建立起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生命力得以展现。

教师要全面理解自已所处的地位、作用,正确认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向自主、和谐、多元、审美的境界。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