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培养创新性学生自主学习...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培养创新性...

培养创新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2016-10-28

养学生自主学习,即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而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获取知识。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方法有: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丰富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 思维无禁区 开放性习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导致了当前教学中出现了“高分低能”、“有知识无文化”的弊端。而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其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关心”、“学会生存”,不断提高能力和精神境界,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竞争力、应变力的人才。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教师讲解过多,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探索,导致师生负担过重;重死记硬背,轻探索创新。学生被动应付,把学生的“灵”性都磨平了,造成了以“偏”、“统”、“独”、“死”、“费”为特征的教学思路。这如何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呢?

二、理论依据

1、走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不仅仅限于青少年时代和学校教育,学习是终身的。因此,自主创新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大教育观。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是一生中形成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现代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是人们所具有的一种能提供新颖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创新成果能力。它包括创造发明又大于创造发明。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可理解为: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所获取的知识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含义的界定

学生的“自主”意味着唤醒或激发主体意识训练掌握元认知策略,发挥选择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言之:

--是“主人”:做学习的主人;有集体主人翁意识和社会、国家的主人意识。

--是“主动”:自学、能动,有明确的目的和追求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自控”:掌握元认知策略,能调控或反省自身的学习过程。

--是“自律”:有稳定的学习情绪和内在的学习动机,能自我约束或自我管理。

--是“主见”:一方面能积极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能积极参与协作学习,分析、判断、评价和吸纳他人的见解,形成学习的意义建构。

四、教育实践

自主探究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教学理论与实践都清楚的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所有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教师的全部精力都应放在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的。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丰富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应当充分得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有感情、需要被人尊重和激励的个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建立一种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师生间心灵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第三,我们还要尊重每位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可以信赖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消除胆怯、依赖的心理,才会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怕出错,不怕失败。学生有了这样的安全感、自由感,才能真正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第九册“收获金额登记单的结算”时,我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景。师生共同参与扮演售货员和购物者,进行模拟买卖活动。这样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自己熟悉、喜欢的情景中进行自主地学习,积极开动脑筋去探求新知识。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她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景中,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欲望。

另外,我们还应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的对话,多提提“你是怎样想的?”、“你想怎样解答这道题?”、“你想听听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吗?”、“这道题你还有其它解法吗?”这些话,在学生听来就是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高涨,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也更强烈了,学生必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去,由“要我学”自然而然地转变为“我要学”和“我爱学”。

2、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其启蒙而引起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设计问题情境,将一维的知识讲解变为多维的问题情境设置,化消极的灌输为积极的探索,使学生有一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进行自主探究的前提,因为这往往使学生发现和创造的萌芽。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对其作出猜想,才会进行科学探索。另外还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知识出发,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跃跃欲试,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这样才能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兴趣和动机。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有意创设很多发散思维的题目。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只剪一下把它们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和操作大部分只能剪出两种图形。我进一步提问,你们还有另外的办法吗?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就一下激发了起来,参与探索数学的意识也随之增强了。

又如:在学生学会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需要一个长6分米、宽5分米、高2米的抽屉,现有一张边长9分米的正方形的木板,能做成吗?”问题一提出,有的同学用公式算一算,认为能做成;有的同学用画草图的方法,发现木板不够,做不成;还有的同学提出可以拼接的方法,认为能做成……再通过合作学习,找出了答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使他们切实体验数学存在于自己的身边,有一种亲密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作用。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潜能迸发出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习题强调对信息材料的判断和选择,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问题答案不唯一。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能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多种解题策略的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10厘米,在它的边上剪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后,剩下的纸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这样的练习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造才能的舞台。又如在“数的整除”的练习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在7、14、49、63、65这些数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并说明理由。”由于答案的不唯一,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上高潮迭起,不是地擦亮创新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说:“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要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应通过小组交流取得共识,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时,教师再适时指导、点拨,这样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

五、研究的成绩与思考。

1、成绩

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数学成绩大幅度地提高,明显地超过了其他学校,学生在学习习惯,自主探索,学习兴趣,自信心和成功体验等方面发展都很好,通过调查了解,95%以上的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对学习充满信心,学习方法好,学习能力强,接受信息较快,善于对信息进行筛选、吸收、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思考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老师在课前就能基本安排好课堂教学的程序、节奏,预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疑惑;课堂是在老师的控制下有秩序地进行的,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是“老师围着学生转”,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老师驾奴课堂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探索经验,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的提问。

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经过一年的实验与研究,我们初步探索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恳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这项研究更加完善和深化。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