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发出美的光辉-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让数学课发出美的光辉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让数学课发出美的光辉

让数学课发出美的光辉

2016-10-28

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在笔者给刚入学的学生讲到数学美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促进德、智的协调发展。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揭示数学美的内涵

人们常说:成功的教学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审美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学生揭示出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内容是美的。事实上,数学中有大量的美学内容,比如:函数y=f(x)这一简单的表达式把两个变量X和Y的关系通过对应规则F并且用等号连接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数学的符号美和简单美;圆锥曲线图形的对称、杨辉三角的对称等反映了数学的对称美;著名的欧拉公式e-2m=1把常用对数底数e、圆周率π、基本的虚数单位i和基本的实数单位1用简单的一个等式连接起来了,反映了数学的奇异美;立体几何中的辛普森公式v=h(s1+4s0+s2)16把柱、锥、台和球体积求法统一在一起,反映了数学统一美;方程的曲线和曲线的方程的关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深刻地反映了数学的静态美与动态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中的这些美学本质挖掘出来,揭示出来,通过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爱好数学、认识数学美的兴趣。

追求数学美的本质

数学不但体现了科学美,也体现了艺术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加强美学修养,在教学中追求艺术美的本质。数学教学中的艺术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美,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有严谨、合理的结构,教学环节之间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应体现对双基、能力和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顺序、方式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等。二是形式美,数学的教学内容虽然有很大的相同性,但教学方法的形式却是千变万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数学实验、数学模型、数学CAI课件的制作等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构成了数学教学方法的形式美。三是机智美,在数学教学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情况,教师的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巧妙地化解矛盾,体现一位教师的机智的课堂调控能力,这样会赢得学生的好评,使教学魅力平添,美不胜收。

掌握数学美的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数学美的内容、本质、思想的渗透,使学生掌握数学的规律。一是增强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通过数学的历史故事、数学解题方式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美的兴趣,使抽象、高深的数学知识得以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直到最终热爱它。二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从表面上看,数学符号是单调的,数学公式是枯燥的,数学内容是无味的,但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数学大厦的美丽与壮观,同时也蕴含了一种哲学的美,一种朴素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剖析、演示、图形、图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使数学的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从而赋予数学内容以美的生命、美的内涵,使学生从数学的显性美提高对数学隐性美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数学美感。三是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美的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我们知道,一名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多少并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的精神。数学的精神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根源所在,而这种数学精神的培养过程就是数学美的创造过程,数学美的创造是数学美的升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去审美,去欣赏美,去发现美,形成对数学美的规律性认识,再用这些规律去猜想、去探索、去发现、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数学审美的最高境界--应用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