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的层次性与内化——《秒的认识》教学片断-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体验的层次性与内化——...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体验的层次...

体验的层次性与内化——《秒的认识》教学片断

2016-10-28

体验的层次性与内化——《秒的认识》教学片断

【片段一】认识一秒

出示电子钟,引导孩子们看表示秒的数字,并跟着数字的变化轻轻地打节拍。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什么了?

生:数字在不停地变化。

生:我看见数字从05开始,现在是15。

师:这里的数字从一个数跳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就是一秒。我们也跟着它数数。

孩子们很认真地看着数字,跟着数了起来。

师:电子钟可以看出秒,这个钟可以吗?(教师边说边出示实物钟。)

生:可以。(学生齐声回答。)

师:你知道哪一根针是计量秒的吗?

生:那根细细长长的,跑得很快的。

师:你的钟面上有秒针吗?

孩子们都拿起小闹钟,找着,说着。

师:秒针走得非常——快。请听听秒针的声音吧。

教师把钟放在耳边,孩子们也学着把钟放在耳边,小脸上满是兴奋,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老师,我听到了“扑扑”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嘀嘀”的声音。

生:当秒针发出“哒”的一声,时间就是一秒。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大屏幕上秒针走动。

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的运行轨迹和发出的”哒”声。师生跟着秒针的跳动拍手,一秒钟拍一下,6秒时,教师停了下来。

师:你们拍的速度与秒针比,怎么样?

生:太快了。

师:再拍一次能和秒针的节奏一样吗?

第二次拍手果然和秒针走动的节奏更接近。

[评析

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电子钟和数字钟,通过看电子钟上数字的变化,听实物钟秒针走动的声音,观察课件演示秒针的走动,跟着秒针跳动的节奏拍手等把比较抽象的、不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的时间单位“秒”,转化成可以看到的,可以听到的,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效果,学生通过体验、反思、再体验逐步建立起1秒钟的时间观念。]

【片段二】当小闹钟

师:老师现在当一回5秒钟的小闹钟,小朋友当裁判,看看老师这个小闹钟准不准,好吗?

教师说开始,就闭上了眼睛。教室里只能听到呼吸声,40多双眼睛都盯着教师和此时已不发声的秒针。时间一闪而过,当秒针指着数字5的时候,教师举起了手。

生:哇,好准啊。

生:老师真准!

师:你们能当当10秒的小闹钟吗?

生:能!

师:10秒钟的小闹钟,准备——开始!

孩子们都闭上了眼睛,教室顿时一片寂静,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8秒、9秒、10秒、11秒、12秒,大约有一半的学生在8秒到12秒之间举手了。举得稍早的同学看了一眼钟,呼了一口气,不好意思地笑了。刚好在10秒的时候举手的同学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还握了一下拳头。15秒了,教师喊停。这时候,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抬头一看,露出些许惊讶的表情——原来已经15秒了呀!我怎么还没举手呢?

师:虽然是第一次当小闹钟,但是有的小朋友当得可真准。老师现在去采访他们,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师:你的小闹钟真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是在心里数数,数一个数是1秒,数到10就是10秒。

生:在数数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数得太快,也不能数得太慢,大快、大慢了都不准了。

师:那要和谁的节奏一样呢?

生(齐):秒针。

师:那我们就跟着秒针的走动,一起来数一数吧。

全班的小朋友跟着秒针,一秒数一个数,数着,感受着10秒的长短。

师:现在我们有信心再当一次10秒的小闹钟吗?(大家都充满自信,跃跃欲试。)

这一次,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在8秒到12秒之间举起了手。

师:小朋友的小闹钟真是一次比一次准了,请试试当一回15秒的小闹钟吧!

[评析

充分体验和感受时间的长短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里设计“当小闹钟”的趣味性实践活动,体验由浅入深,情境创设颇具匠心。当学生惊叹于“老师真准”时,体验的内需被激发了。当学生“当小闹钟”“不准”时,想要像教师一样准,进行矫正也成为一种必然。教师注重学生的心理取向,精心设计活动,引发学生体验,激发学生二次当闹钟,矫正体验。一方面,缘于层进的预设,体验时间从5秒到10 秒,再到15秒,时间越长,体验越难;另一方面,不得不归功于教师制造了一个悬念,即教师选择了那个最容易的5秒体验,留给学生的是惊叹和更难的10秒体验。教师让每个学生都当小闹钟,在第一次当小闹钟后,及时请当得准的同学谈方法,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并进行二次体验,在体验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高涨。通过多次的体验和感悟,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享受到“做数学”的乐趣。]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