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吧优秀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式学习有效性初探-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吧优秀数学论文小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数学吧优秀...

数学吧优秀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式学习有效性初探

2016-10-28

数学网优秀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式学习有效性初探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的各方面提出了变革要求,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是新课改进一步推进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把探究式学习贯穿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一直是我们不断努力地方向。

从2009学年开始,我校在借鉴了外地几所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推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并于2011学年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与小班教学相整合,提出了“领会导学”、“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当堂检测”具有我校特色的小班化教育课堂——四步教学法。本人在实践过程中感触颇深,下面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谈几点想法。

一、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导”学,把握探究式学习的方向

新课教学之前出示学习目标,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知道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做到有的放矢,充分体现“导”的价值。但是这个学习目标的设计一定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时,事先让学生完成了一份导学稿,所以在上课时,我首先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2.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之后,利用事先完成的导学稿紧扣此目标提出学生小组合作目标:1.以小组为单位对完成的导学稿进行校对、交流;2.有不同意见的请1号组织讨论,可利用昨晚做成的长方体模型进行说明,要求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对自己的解法进行说明;3.第二大题第3小题答案不一致,每个组员必须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进行说明,然后选其中一种答案写到黑板上(每组3号)。这张导学稿是紧扣长方体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要解决的重难点而设计的,重点在于学生对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个面的长、宽的关系的掌握及直观展示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后对长方体表面积概念的理解。而学生在课堂中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在直观理解、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掌握。

二、自主学习——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着力点

自主学习是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落脚点。它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自主学习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它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激情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处于探究的冲动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探究活动中。

首先是“平等”。师生平等的交流氛围是探究式学习的外部环境。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会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才有“跃跃欲试”的激情。

其次是选材。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将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或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探究与应用,是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富有情感的、贴近生活的、具有活力的。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校的卢老师这样引入:“好朋友要过生日了,小丁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出示一个礼物,并装入长方体盒子中),这样送出去似乎不够完美,同学们,你们觉得怎样?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在外面包上彩纸,就更完美了!’教师抓住学生的这句话说:‘是啊,如果在长方体的盒子外面包上一层彩纸,确实是一份既美观,又能表现心意的好礼物。可是我到底要买多少彩纸才能将这个长方体盒子包装好并不浪费呢?’”之后老师出示小组合作目标,讨论包装这个长方体盒子的彩纸面积。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利用事先准备的长方体盒子尝试计算。这样创设的情景带有探索因素,把问题蕴涵在情境之中。

第三是方式。“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要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品质与个性特点,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让学生不断地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定向,产生强烈的探究激情。

第四是质疑。学生敢于质疑,是促进探究深入的保证。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争论,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正确看待学生的“疑”,因为那是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疑”,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想法。同时要积极采用启发、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经,自由探索,不迷信书本,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度、变通度、独创度。

(二)重视合作化互动,以多角度交流促进全体学生参与探究

小组学习是现代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合作教学组织形式。首先,对组员构成的研究。在小组分组中我采用异质分组合作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将全班同学分成A、B、C三个层次,每组由五个学生组成,根据学习情况编号。分组时,注重均衡配置。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

小组活动一般有3种形式:分组讨论,分组操作,分组交流。教学进程:提出学习目标——个体自学——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开全班范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互评。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首先是指导学生会组织。这是小组合作的前提,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又散漫。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学生如何与同伴一起学习。一般而言,班内总有部分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教师当然可最大程度发挥这些同学的才干,但如果总是委重任于这些同学,那么,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以至于最终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践中,我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其次教师要协调组内学生间的学习关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反的情况:问题简单时,学生抢着参与,以至于学习秩序混乱,此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谦让”,把回答的机会让给别人,在别人回答问题时认真聆听;问题有难度时,即使有个别同学能回答,但受从众心理支配,也不敢开口,此时就要教会学生“自告奋勇”。做到了“谦让”和“自告奋勇”的矛盾统一,就能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高效。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种弊端,从老师启发,辅导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

(三)“少教多学”,学生探究式学习得以开展的保证

“少教多学”就是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津津有味地参与学习研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知识与方法。课堂上教师是导学者、合作者、“竞争”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努力摘到“苹果”,品尝成功的喜悦。“少教”不是教得越“少”越好,而是教在关键处,将力气用在“刀刃”上。“多学”是要多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学懂、学会、学透各种知识,感受学习的充实与快乐。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整堂课学生的学习都是紧紧围绕导学稿在自主学习及学生合作交流中完成的,在这里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作用。引用该学校的教学宗旨来说:学生能自主学会教师不教,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能学会的教师不教。这真正体现了“少教多学”的原则。

“少教多学”还体现在教师将课堂上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场景,学生想“搭腔”,却苦于教师不给机会。尽管数学是一门以基本技能为主的学科,但在课堂上,教师除了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外,也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学习的体验。实际上,“说”是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说”,师生可以多渠道地获取信息,保证课堂上学生学习信息交流的畅通。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对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推导主要采用学生自学、利用长方体表面积的定义尝试计算,然后小组交流、总结、汇报,其他组补充的方式推导出来的,在公式推导过程中,我只起到沟通信息的作用。课堂上,学生“学”得起劲,教师“教”得轻松,课堂回归本真。

(四)重视学生对问题探究方法的指导,促进探究的有效性

在探究式学习中,思考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十分重要,有的学生只提问不思考,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学习。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启迪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的方法,指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方式,如讨论导思、操作导思、想象导思等,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推动小班课堂更加优化。

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使学生不停留于问题的表面,要将问题下面的“问题”留给学生;要了解学生心理,引入最新“热点”,激发探究热情,利用学生的兴趣作为他们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切入点,化平淡为生动,提高学习效率;知道学生如何对问题进行探究,主要是结合探究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学生有感性认识,边学边用,容易掌握。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探究的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探究的?通过学生的反思,让学生再次体会探究的过程,验证探究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只是知识本身,而应该有意识地突出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去总结,让学生会把科学的思维方法应用到学习中。

三、学习评价——探究式学习得以深化的后盾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情感和态度包括: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在教学中结合我校的要求主要采用了组团式评价。将小组成员看成一个团体进行评价。对团组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我们主要以赋分为主,结合语言评价。不管是赋分评价还是语言评价都是探究式学习活动得以深入开展的有力保证。我们是以组内探究活动后的个人展示情况为基础进行正面的评价,一般根据展示情况确定加分。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以团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不仅满足学生为团组得分的自豪感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团组的集体凝聚力。

在我校制定的四步教学法中针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后有个“课堂展示”,要求学生在团组探究活动之后进行汇报展示,展示的方式是根据教学需要而定的,主要有书面展示、口头展示、行为展示、成果展示等。展示的个人代表的是小组活动的结果,而这个汇报展示的个人又是老师随意确定的,是不定的。这就要求组内在探究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互帮互助,保证了学习活动参与的全面性。当然在展示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注意分层评价,视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展示的学生,评价也自然要分层。特别在语言评价上,我们对C层学生以肯定性、激励性语言评价为主,唤起学生的自信心;B层学生以赞扬性、期望性的语言评价为主,树立起学生的进取心;A层学生到以赏识性、高标性语言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奋发心。

总之,通过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生生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