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参赛论文之《非智力因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数学成绩的影响不可估量》阅读-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师参赛论文之...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师参赛论文之《非智力因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数学成绩的影响不可估量》阅读

2016-10-28

小学数学教师参赛论文之《非智力因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数学成绩的影响不可估量》阅读

摘要:智力与成才有关系,但关系不大;高智商的人,并非都有成就。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智商水平中上等、并具有勤奋和不懈追求等优良品质的人。因此,对于高智商的学生如不注意强化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优生也成不了优才。而对于智力水平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更要重视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尤其要重视自信心的树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关键词:学习 数学教学 非智力因素

我校目前办学规模较大,在校生达到千余人,相当一部分同学数学成绩低下。在教学中老师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智力很好,上课时思维敏捷、活跃,反映问题很快,可是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意志力薄弱,缺乏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没有良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数学家张广厚并非出自书香门第,小学毕业未能进入初中,原因是数学成绩不够60分,可是他凭着不服输的性格,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家。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 99%的血汗加上1%的灵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可见智力因素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影响人发展的恰恰是非智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符合我校的校情、符合学生的学情。因此,我们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下面我谈一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动力,并使之持久化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正确、强烈的学习动机能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出巨大的内在能量,去发动和维持他们的学习活动。 例如有位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拉开了学习新数学知识的帷幕。上课了,老师对同学们说:一对农民老夫妇琢磨着自己的致富门路。老婆婆说:“不是说有养兔专业户了吗?我们就来个养兔致富吧,先买一对种兔,它们能够每个月生一对兔子,而一对小兔子长到两个月时又可以再生一对小兔子,你算算,经过一年,我们能养多少对兔子?”这其实是个数列问题。即:经过月数:1、2、3、4、5……12 兔子对数:1、2、3、5、8……?

由于问题提出有情节,有意境,可谓新颖奇特,所以紧紧地吸引着同学们。他们互相讨论,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数列的规律被发现后,终于找到了简便的方法。同学们尝到了探索奥妙的乐趣,从而萌发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了学习的极大动力。这正是“新颖因”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2.多方位、多渠道,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有良好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意创设激趣的教学环境,诱发他们爱学乐学的愿望,并使之转化为学会、学好的具体行为。杨振宁教授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讲新问题时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其能有身 

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时,针对班级有66位同学,30位女生,36位男生,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抽查作业,1、抽到学号是2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2、抽到学号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3、抽到学号是2或3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并且问第3小题答案是不是第 1小题和第2小题的概率的和?在教学中我让符合条件的同学在课堂上站起来,全班同学积极参加数数,纷纷动脑思考,问题有效地得到解决,并且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以“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悬而未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悬念对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但是都体现“引新”和“启下”的作用。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这一节课时,先讲古代印度国王褒赏国际象棋发明者达依尔的故事,当学生听到达依尔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64个格中依次放入的小麦粒是1、2、 4、8、…时,觉得可笑,可是当听到国王命人扛来一袋袋小麦还不够时,感到困惑不解,此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帮助算一算小麦要多少粒时,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老师乘机引入课题,说明学了这节课的内容后,我们就可以帮助古代印度国王算一算能不能答应达依尔的要求了。

(3)以数学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会欣赏数学本身美的形式——比例、对称、简洁、和谐、抽象、完整、严密等。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具有确定数学关系的形式美,如著名的黄金分割;世界建筑史的奇迹——埃及的金字塔,其中蕴含的数学关系,使多少学者为之苦思冥想!圆锥曲线的对称美;足球球面上的多边形——12个五边形,20个六边形构成。

(4)把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是通过观察、感知、操作、思维等心理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这些认知的规律都是由他们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要使学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感到有兴趣,就应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例:除法应用题的两种含义——包含除和等分除,教材上是分别安排的。“包含除”与“等分除”同属一个事物的两方面,都具有“分”与“平均”的含义,只是分法上的不同,造成所表示的意义不同。为了让学生从本质上全面认识“除法”,把枯燥的概念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我们依以下方法授课:

上课了,幻灯银幕上出现了六个又红又大的桃子和3个蓝色的盘子,由同学自己动手分桃子。

第一种分法:六个桃子,一个一个地分放在三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

第二种分法:六个桃子,每次拿出2个放一盘,可以放在3个盘子里。

投影幻灯把分桃子的过程全部表现出来,使静止在纸上的图形活跃起来,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彩色的幻灯片,红红的桃子,蓝色的盘子,变换了的幻灯图片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学生十分有趣地分着手里的桃子,兴高采烈地交换所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动态化”的过程中,终于使学生领悟了“等分除”与“包含除”的区别与联系。“分桃子”的生活数学,很快被“总数量÷份数=每份数”、“总数量÷每份数=份数”的数学概念代替了。“动态化”的数学活动,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又反过来促使学生去思维,去发现。

又如:六年级有这样一道题:求图39阴影面积。(单位:厘米)

这个题目,如果静止地看,比较抽象,难于解答。我也是借助幻灯手段,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始终是在兴趣中观察、思考,投影银幕上不时地变换着各种图形见图40:

同学们对这种“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十分感兴趣,思维呈现着高度的活跃。在兴奋的心境中,在愉快地观察中,同学们得到了启迪:不论图形千变万变,阴影部分的面积始终没发生变化。用正方形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就是所求。在由静态化到动态化的数学活动中,同学们受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启蒙教育。同时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发展,想象能力得到发挥。

兴趣是观察的前题,观察是思维的窗口,想象是思维的翅膀,这是学生获得表象,形成整体感知的源泉,也是建立概念,获取知识的关键。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中要尽量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

(5)以恰当使用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题中的解法较多,把简洁、巧妙的方法介绍给学生,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1、2、3、4、5、6这六个数字可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且不能被5整除的五位数?

解法一:组成符合条件的五位数可分两步完成

确定个位数字,有5种方法;

确定其他各位数字,有 种方法。

有分步记数原理可得: =600(个)

解法二:将符合条件的五位数分为两类:

不含5的五位数有 个

含有5的五位数有 个

有分类记数原理可得 + =600(个)

解法三:有六个数字共可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有 个,能被5整除的五位数有 个,故共有的五位数有 (个).

(6)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大脑自然兴奋时间约为20分钟,呆板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在一节课中教师可采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可利用教具进行演示;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多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方法教学,在小节时可以让学生总结,老师修改补充。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思想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其数学教师的情感转变而成。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语言是信息传播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师讲话明白、简练、清晰、使用普通话,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学生流露的表情,捉摸学生的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教师饱满的精神、火热的激情,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会让学生自觉地学习,而且感到不慌乱,从而乐观自信地对待学习。教师应利用各个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责,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

4.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在培养意志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要教育学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用意志促使自己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有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就产生畏难情绪,就失去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设置教学“台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克服困难的过程,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又磨练他们的意志。所谓“台阶”是针对学生的基础而言,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亦称“最近发展区”,即对学生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难度。当然意志的培养要因人而异,重在鼓励引导,不能一刀切。对智力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着重使他们在复杂的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磨炼他们的意志,提高耐挫能力,自觉的提高数学学习的“精度”、“深度”、“广度”和“新颖性”,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应耐心引导,在他们取得一点点的成功时,要不失时机进行表扬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经过多鼓励和表扬,使他们逐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自制力,并持之以恒,最终达到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细心、稳定的心理品质。

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贯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不同类型知识内容的教学,有侧重地培养某方面的科学态度。如在数学基本概念教学中,可侧重培养严谨缜密的态度;在应用题知识教学中,可通过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的态度;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态度。

在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他们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数学成绩的影响不可估量。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现状下,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当务之急。作为教师,应把握时机,在处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体关系的同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特点,有的放失,“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获得扎实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生非智力因素也得到良好的发展。当然,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实践,才有可能演奏出和谐的二重奏。数学网11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