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吧小学论文《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潜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参赛作品-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吧小学论文《激发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数学吧小学...

数学吧小学论文《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潜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参赛作品

2016-10-27

数学网小学论文《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潜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参赛作品

89888摘 要:思维就像一朵花,它是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积极的思维态度,反应在数学学科的每一方面,让“潜能生”的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生活实践,最简单的试题出发,激发思维的潜力,体会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灵活的思路和分析的技巧,启迪他们的智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目的,坚持不放弃每一个“潜能生”,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只要我们用心浇灌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开。

关键词:潜能生;生活实践;简单试题 ;发展智力;挖掘潜能

在我从教的十几年里,几乎每年在所教的班里都会遇到这样几个懒惰、头脑迟钝、理解力差也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他们虽然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表现较差,但还大有潜力可挖,对于这些“潜能生”,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能早早给他套上 “学困生”的帽子。这样的学生,虽然一道应用题,或者一个最基本的依存关系,他思考的时间要比别的孩子多2、3倍,头一天教过的内容第二天就忘记;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之后进行不断地巩固练习。但我认为在我们的创新的教育工作中,我想我们这些数学老师要寻找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帮助这些潜能生,让他们的思维觉醒起来。

一、联系学生生活,让生动有趣的素材成为“潜能生”思考的源泉。

《标准》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数学课上的脑力劳动是思维能力的试金石,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真正的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没有成为儿童思考的源泉。让实际事物交给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的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如果学生有什么问题不能理解,如果学生的思维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毫无用处地折腾,我们的教师就要仔细地检查自己的工作:你的学生的意识是否变成了一个正在干涸的小湖泊,他的思维已经与自然现象的世界隔绝了。这时我们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设法把这个小湖泊跟自然界、各种事物和周围世界的海洋接通,那时你们会看到,学生活生生的思想的泉水就会喷薄而出。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们都很重视情境的创设,重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也知道儿童只有从他周围的事物中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时候,自然界才能成为训练脑力劳动的学校。认识自然界的相互作用是儿童进行抽象思维的直接准备,——这一点是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条件。现在我们的教育过多地强调课堂教学,把学生在学校的一天时间几乎安排在教室里,很多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压力,脱离与社会这个大课堂之间的联系。不要让学生死抠课本,要培养他们的智慧,发展大脑,就要叫他去观察世界。在教学中,我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潜能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举例来说,当我们坐在田园里,观察联合收割机割小麦的情形,每过一会儿,就有一辆车装着小麦离开。收割机的谷箱需要几分钟才能充满谷物呢?如果是实际观看,实地取证,那么所有的孩子都会很有兴趣地用表计时,并准确地说出时间,走进自然界里去,就会发现数学知识也会是那么容易。学生的思维被唤醒了。这也使学生们懂得了:应用题并不是空想出来的东西,它也是存在于周围世界里,只要我们会进行比较和分析,那么我们的生动的思想就会像泉水一样涌出。

再比如教学“认识元、角、分”时,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不能采用灌输式教学,就要让学生在现实购物活动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探索并理解相邻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逐步体会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丰富购物活动的认识,提高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能力。还有一年级下册结合100以内数的认识,为我们安排了《我们认识的数》,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数学内容的体验,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我相信在教学中,只有找到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绳,才能使学生逐步回到正轨而摆脱学困生的困境。

二、掌握数学思维的最简单的工具——即加、减、乘、除的试题。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著名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说,人类还有96﹪的能力尚未发挥出来。可见学生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只要我们肯于,敢于努力自己,相信那些潜能生总有一天会走进优秀学生队伍中来。举例来说,我们知道复合应用题都是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低、中年级应用题虽然只有简单的数量关系,但这部分基础是否扎实,学的是否灵活,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充分而又有很强针对性的训练,直接影响高年级应用题的教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没有过关,根源就是反复训练不够,老师对带有普遍性、又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没有见微知著,没有对症下药。要想唤醒这些学生的思维,就要让学生在思想里去分析那些作为算式应用题的依据的现象的途径,来训练他们进行抽象思维活动。不仅如此,还要叫他们计算。一个不会计算的思考着,是无法掌握知识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使这些学生把一些基本知识逐渐地牢记在头脑里,缺乏这些基本知识就不可能进行思维。我经常让这些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我15-9、35+20、25×4、56÷8等于多少。经过多少次的努力,我想学生的思维会被慢慢地唤醒的。

每堂课教学之前我都要进行一些口算练习,以便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提供支持,组织口算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一方面注意形式的变化,另一方面要使每次练习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以便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这样的练习,既能避免机械重复,又能保证练习效果。我们都知道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量变是漫长的,曲折的,量变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引起质的飞跃,在教学中学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教师都要善于捕捉,善于发现,这样“潜能生”才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中,我想“坚持不放弃”,才是我们教师最终提炼到的为人师表的精髓,对待孩子用我们的爱心、责任心,永不放弃,一点一滴见证他们成长的脚步,从最基本的加、减、乘、除试题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相信这些学生总有一天思维会觉醒起来。

三、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让思维慢慢地“觉醒”。

如果从数学问题解决这一特殊的智力活动与思维发展的心理过程来看,我认为,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来自智力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数学思维之间的状态。小学数学解题作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在解题中相互影响,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应将所面临的问题特征同已学过的知识或已解决过的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利用已有知识、方法和经验与当前的问题情境进行联系,从而去识别题目中那些意义不明、特征不清的的条件隐蔽的对象,最终能够使问题胜利解决。譬如以下列这道题为例“甲、乙两车同时从一条路的两端相向而行,相遇时间为20/9小时。如果甲车走完全程需4小时,那乙车走完全程需几小时?”这道题首先应让学生这样联想:甲走完全程需a小时,乙走完全程需b小时,那么甲、乙两车各从一端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显然,这是学生早已熟悉的问题,只要把东西全程看着单位“1”,立即可得相遇时间为:1÷(1/a+1/b)。再让学生比较一下: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速度和-甲速=乙速;路程÷乙速=乙时间。这样原题的解法就是:1÷(1÷9/20-)=5(小时)。思维是心理过程,在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情境中建构数学模型,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在生活实际中要求那些“潜能生”多读教材、教师多辅导,注意知识之间的迁移作用。课堂中时刻关注他们的眼神,可专门为他们挑选作业,并且评价成果。这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使学生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相信孩子们总有豁然开朗的时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举一反三应用。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最强,“潜能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了困难而丧失了信心, 他们对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见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在教学正反比例时,他们就弄不清楚两种量是正比例关系呢,还是反比例关系呢?作为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不管正反比例它们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正比例一个量扩大,另一个量也扩大,但比值是一定的;而反比例呢,一个量扩大,另一个量反而缩小,但积是一定的。因此,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针对性的布置复习、预习的内容或提纲,课堂上有意地趣味性地启发这些学生回答基础性的旧知,这样扫除了学习新知的障碍,通过表扬使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步转入主动思维的状态。作为教师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作出最后的、绝对的结论:某某学生什么都做不来,他的命运就这门注定了。也许在1年、2年、3年内什么都不行,但是总有一天是能行的。说真心话,只要教师真心的爱这些学生,在老师的关爱帮助下,学习困难的学生会越来越少。

四、给定任务,让“潜能生”在思考中形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我们的教师在讲解课的时候,发现学生们都在很认真地听着,可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却没有学生举手。再问问那些“潜能生”,发现他们跟本没有听懂。其实我们教师在开始讲课的时候就没有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究竟什么是必须理解的,在学习该教材的思维过程中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学生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得越加明显,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慢慢觉醒。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要及时根据情境给定问题,让学生独立地开展脑力劳动,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享受成功的喜悦,这在智育发展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在教一年级下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去解决“红花片比兰花片多多少个?”这一问题,再借助直观将上述问题抽象为“求13比8多多少?”这一数学问题,然后再联系减法运算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要求“13比8多多少?”该怎么列算式,最后再让学生讨论“兰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这一问题,这样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就对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数学问题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培养他们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确,在学习中我们如果能够给学生多一点刺激,多一点信心,就能使学生身上处于休眠状态的潜能发挥出来,创造出连自己也吃惊的成功来。学困生的形成有的是智力问题,而有的则是后天的生活环境所引起的,在教学中要让孩子带着自己的实践去思考,带着自己的心去思考,时刻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让他们在思考中使思维觉醒。

思维就像一朵花,它是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积极的思维态度,反应在数学学科的每一方面,就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体会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灵活的思路和分析的技巧,启迪他们的智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吧!只要我们用心浇灌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开。让我们教会儿童思考,特别是那些“潜能生”,让他们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吧。8:18:19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