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浅谈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参赛论文-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浅谈农村小学数...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浅...

小学数学浅谈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参赛论文

2016-10-27

2015年1月12日摘要: 高效课堂给农村教育指引了方向,提供了教学方法,它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更加活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高效课堂优势多多,但是农村小学高效课堂的实施仍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同学们的基础差,回家又没人辅导,也没有更多的资料供他们参考。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使高效课堂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上更好地开展,就必须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从而促使学生从“逼学、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爱学、乐学、活学、易学、会学”,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高效课堂实施以来,许多学校开展得热火朝天,同时也派了一些骨干教师到城里高效课堂开展得好的学校去学习高效课堂理念,了解高效课堂模式,观摩高效课堂示范课。可是农村小学和城里小学的现状始终不同:他们的资源不同,学生基础不同,教师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照搬城里学校的高效课堂模式,必须探索出适合农村学校的高效课堂,下面我就如何构建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谈几点策略:

一、教师要领悟到高效课堂的内涵,转变课堂角色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这是高效课堂的概念。就我理解,高效课堂就是学生能够在有限的40 分钟里利用有限的资源学到最多的知识同时获得快乐的一种教学方式。

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将给学生提供更多自学的机会,能培养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动手的能力,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拘泥于高效课堂的形式,而忽略了这一点。例如很多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分组,但却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上课。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数学老师总是担心学生的基础差,不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怕他们不会。其实,作为学生,他们希望课堂是他们的乐园,而不是单一的听老师讲,他们很愿意通过自学去获得一些知识,他们也会从自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要主动转变角色,(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教师的助学作用、评学作用、督学作用和同学作用),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将课堂真正意义上地还给学生。

二、精心制作学案,学案多样化

要使高效课堂真高效,预习就成了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想学案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回家认真预习,就必须制作出让学生感兴趣的学案,其形式不能单一,内容不能枯燥。

(一)、立足教材,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本身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数学的一大优势。例如,当学习小数点的乘法时,就可以这样设置学案:有一位老奶奶,她从来没读过书。有一天,家里只剩她一个人,她不得不自己去买菜,她来到菜市场,买了两斤白菜,每斤2.5元,老奶奶该给多少钱呢?当然这个计算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能够算了,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个简单的例子让同学们去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特点,从而再延伸小数乘以小数的特征。当然,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章节安排不同的任务。总之,要去探索他们的心里,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事,制作出吸引他们的学案,这样,他们才会认真的去预习,用心的去完成学案。

(二)、善于利用图形,图文结合,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学案是激起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第一把钥匙,在制作数学学案时,要多用图形,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例如在学习分一分时,我是这样设置的:问题1,老师只有一个 ,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 )个?A:1 B:半

问题2,你能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当同学们对一半的概念熟悉时,认识分数就事倍功半了。

(三)、动手做一做,写上自己的收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同学们已经养成了写在本子上的作业才是作业的习惯,同时也养成了只写不思考的坏习惯。要想在高效课堂中得到意外的收获,就需要老师多布置动手做一做的学案,让同学们体验亲自“实验”的快乐。

例如在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后,我就让各小组同学互相量身高,把自己的每本书的长、宽和厚度量出来,回家选几种蔬菜和家具,把它们的长度量出来,并做好记录。这样,每位同学回家选择的物品不一样,那么就可以把抽象的长度比较化,具体化了。

(四)、让学生亲自参与制作学案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儿童更是如此。但同龄人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加接近,所以学生们制作的学案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当然,让学生制作学案,不是教师不管,靠边站。要想学生制作出好的学案来,不但要选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制作,老师还要悉心的指导培训。

三、加强小组建设,各小组互相督促

每个班都有优生、差生,每个班都有懒惰的、勤快的学生,每个班都有内向的、外向的学生。学生之间是会互相影响的,那么,我们在分组时就必须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最优化的分好每组的成员。当然,在分任务时,可给不同基础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完成他们的任务。

(一)、选好小组长,教他们怎么分配任务,怎么管理小组

小组长是一个高效学习小组的组织者、领导者,全权负责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状态、讨论内容、问题反馈及与其它组的交流沟通,是本小组的灵魂人物,任何活动都要依靠小组长带动展开,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好小组长,积极发挥小组长的组织能力,达到组内气氛和谐、成员合作共赢的目的。

1、 让小组长当好“小领导”,保障合作学习有效进行

小组长担负着联络教师和召集、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同时,还起着小组内协调、疏通的作用。当小组成员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小组长要组织讨论、分析,使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接纳和支持,最后达成共识。比如在学习交流时,小组长会很快的安排组员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学习。

2、让小组长当好“小帮手”,帮助“学困生”成长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小组长的角色是丰富的。他们既是老师的小帮手,又是学生的小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 “学困生”的合作能力和习惯。3、让小组长当好“小监督员”,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小组长除了自身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协助老师落实小组学习的任务,充分调动组员的主动积极性。同时还要监督组员有效的进行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的内涵是丰富的。小组长更是至关重要的。经过锻炼,我发现小组长的组织才能、表达能力、辨析能力、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确是一个个出色的“小老师”。在他们的带领下,学生们越来越善于合作、乐于合作。让我们的课改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在小组展示时,最好全体成员参加

在小组展示时,有些小组派个别代表出列展示,这就导致一些基础差的同学会有这样的认为:反正又不关我的事,何必做这些准备呢?也许老师也会认为他们说不清楚,讲不清楚,怎么展示嘛?那么,小组长可以把简单的任务安排给他们,再由基础好的同学延伸。

(三)、重视合作交流过程

在小组讨论时,有些成员钻空子,在一旁看热闹。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小组长必须分工明确,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相结合。

(四)、课后,各小组互相检查,互相督促

许多同学在上完课后,不会再去复习,也不会去补充学案。不去巩固的知识往往似是而非,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要想知识学得牢固,学生必须抽出时间巩固,特别是数学知识,同学们必须知道得出答案的理由。由于小组内成员容易互相包庇,教师就可安排各小组交叉检查作业,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四、课堂中穿插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高效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不是说老师撒手不管,老师还是要掌控整个课堂。在课堂中间环节可设置一些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也让那些分心的孩子把心收到课堂上来。我班分为6组,我在上课时就设计了竞赛答题,把各个题编成1到6号,由每小组组长选择题号,回答题号后面的题,答对则加相应的分数。有时还设计抢答题,答错就扣分。在学习寻找规律时,还可以玩开火车游戏。当然,设计这些游戏时,都需要设计成各小组竞赛形式。这样,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又使他们产生更强的集体荣誉感。

五、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养成倾听的习惯

在高效课堂进行以来,许多班级数学课的纪律都不是很好。在同学展示时,一些同学不待别人展示完毕就争相展示自己的观点,一些同学私下同其他同学讨论其他问题。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明白倾听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学习的好方法,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才知道自己对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才能补充回答并解决课堂上的问题。于是,我编了首倾听儿歌:学会倾听,需要安静。一要专心,二要耐心,三要细心,四要虚心,五要用心。心心相应,伴我成长。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学会礼让。(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小组展示时,老师要引导让学生记录下讨论的疑点和老师梳理的知识点,让学生将做错的题目整理在错题本上,将典型题记在记录本上便于复习。

(三)、养成能够举一反三的习惯

数学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必须要能够举一反三,学方法重于得结果,只有理解掌握了方法,才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激励学生,奖励要兑现

在各小组表现优秀时,老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比如掌声、口头表扬、加分等多种方式。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许多老师采取加分的形式来激励学生。但是怎么加,必须要有个标准;怎么评也要有个标准;好久评一次,必须有个时间限定;奖励什么,必须有明确规定。评出优秀小组或个人,奖励必须兑现,“空头支票”开多了,学生就会觉得没有了可比性,不会再对激励的方式感兴趣,也就不会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而努力了。

总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农村的孩子在卖菜、看电表和看体温计等实际生活中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只有让他们在亲自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对生活的影响,他们才会真正的爱上数学。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信任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能力。当然,我们还要起好主导作用,做好课堂的调节剂,让农村学生在探索中学到知识,让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2015年1月12日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