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论文《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范文-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师论文《优化...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师论文《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范文

2016-10-27

知识扩展: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国旗下的讲话

罗顺剑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崇德乡小学

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对数学而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改革,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措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使学生主、能动地发展,不断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这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然而在我们以往的实践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直难以得到落实,启发式教学原则也难以充分贯彻,究其原因是教师们望生成龙心切,总想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技巧。于是在课堂上,一看到学生思而未得,就忍不住越俎代庖,直截了当地把方法和答案“灌”给学生。然而,学生通过被动接受所掌握的这些知识技能都是死板的,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它们,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而这些知识不能被转化为学生的相关素质。因此,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其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性都很弱,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即使能解决,也往往是死板教条,循规蹈矩,不能灵活地解决问题,更谈不上有所突破,有怕创新。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素质教育 优化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对素质教育在更深层面和更大层次上的有益探索,创新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数学学科逻辑性强、思维独特、知识衔接紧密且具有无限创意等特点,坚持不断地进行发现和创新,逐步深入地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推进课堂,变数学的教学过程为学生的主动探求过程,唤起学生创新意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力所能及的事情。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结合农村小学学生的现实状况,本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有挣脱传统教和学的应试束缚和桎梏,勇于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陈旧模式,形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参与中、在探索中主动获取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毫无拘束之感。要多采用启发工、讨论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提高出的问题,教师不要马上给于解答,而要留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思考、讨论,深刻体会做学习主人的兴趣。在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还把教师的有机点拨和学生的独立探索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利用信息技术出示课件,上面是一张圆形的餐桌,我问:“我想给这个餐桌围一个花边,至少要多长,然后通过演示,把围绕圆桌一周的长度变成一条直线,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认真听完这节课后,为这个圆桌计算出了花边的长度。

二、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常规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中,要在掌握常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敢于设想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如在讲“几倍求和”的应用题时,为了培养他们从多种角度,多方面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没有把题目中所求问题提出来。我利用信息技术出示了这样一幅图:“3面黄旗,12面红旗”。学生一开始,只有提出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因为这是学过的知识。因此,我再让学生就图观察,让学生思考还能提出其它问题?这就比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单纯找解答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而且给学生创设了发挥创造能力的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根据图意说出:“黄旗有3面,红旗是黄旗的4倍。两种旗一共有多少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直接说出了老师这节课的内容,但我并没有停止。我想,学生提问题,不单纯是为教师讲课服务、搭桥,而是在老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下,让学生看到同一事物把他们不同的想法都说出来,有意去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几个同学的发言,启发了大家,一下子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就像打开了闸门的水,一下子涌出来,说出了好多独立的见解。远远超出了刚刚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很有创见。这样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给学生创造发挥能力的情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萌芽得到茁壮成长。

三、发展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传统教育的通病是过分地讲求整齐划一,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事实上,一个人的个性与创造有着密切的联系。营造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一切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爱护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步,增加成功机会,建立自信心;对各种问题敢于质疑,培养其独立性;通过研究、辩论的方法代替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利用信息技术出示一幅画,让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学生在计算时发现加数都相同,于是心理充满了好奇、疑问。这时,教师适时地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还可能怎样计算?”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为什么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疑问,给乘法的意义下定义,让学生根据定义“创造”出一些加法互相判断。这样教学,使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为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而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学中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四、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教学要以全体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等有效参与的机会,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分组合作学习,注重集体学习效应,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教师要精心设计未完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角度地进行启发、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中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时,利用信息技术动画演示,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1分钟两人共走了多少米?(65+70)米;两分钟呢?(65+70)×2;……;两人4分钟相遇,4分钟一共行的路程也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些问题突出了“速度和”的作用,继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并使学生真正明确“速度和”就是一分钟两运动物体间距离的变化,它相当于简单行程问题中的速度。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复杂相遇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能上能下大胆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的支持性学习氛围,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状态,我相信小学生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只要我们引导得当,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意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