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范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老师范文《浅谈...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老...

小学数学老师范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2016-10-27

符凤仙 余关乡谢寨中心小学

[摘要] :人类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化枯燥为有趣,体验知识的获取;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单一为多元,增加知识的密度;反馈及时,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行为。但整合也应注意一些倾向,从而真正实现整合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整合

人类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课堂教学形式也从传统的语言、文字、教材、板书、挂图等手段,发展到校园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正努力探求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有机整合。

一般的整合多是指二者操作或设计上的结合。这里的整合,是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二者的最优组合,扬二者之长,补二者之短,融二者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达到1+1 2的效益。以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作为工具手段与其它信息技术媒体共同发挥作用,整合教学的灵魂仍是教学设计本身。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整合的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思维,从而促使其全面、和谐地发展。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重要作用

1、化枯燥为有趣,体验知识的获取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精心设计游戏活动开展教学。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比较枯燥的,反复单调的操练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为帮助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我将计算机和网络引入数学课堂,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电脑游戏来组织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将一道道计算题赋予卡通形象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如可把练习设计成“小蚂蚁运粮食”,“小象摘椰果”,“比比谁先跑到终点”等游戏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顺利完成练习。

2、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中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除了准确点拨、讲解外,还要根据内容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定能受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相遇问题”这课时,重点是学会求相遇问题中的路程;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中的相关术语的意思及弄清两个物体相向运动时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画出教材中静态的线段图或图像。这难以将其中隐含运动变化的情形直观、便捷地展示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可把相遇问题的图形、图像动态化,使概念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化单一为多元,增加知识的密度

计算机信息容量大,信息转换方便快捷并且传播效率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增加课堂知识密度,同时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整合,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屏幕上先出示动画“把12个圈平均抛在4根柱子上,每根柱子抛几个?”学生列式后,屏幕上又出示“把12个圈每 3个抛在1根柱子上,需要几根柱子?”然后比较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过程中,比较异同,得出:两种分法中,要分的数相同,都是除法计算,这是相同点;分法不同,算式不同,意义不同,这是不同点。在此基础上,屏幕上再出示动画“8只小鸟和4只鸟笼,怎样就会使每只笼子里的鸟的只数一样多?”这样增加密度,强化表象,通过动画演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能有效的建立起正确的概念,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知识结构。

4、反馈及时,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行为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注重在认知过程的评价方法与功能,以及突出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自评,是多元化的具体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参与性,可以有效地解决评价多元化的问题。其一,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备课时预测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成电子版练习,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内容,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其二,利用视频投影仪,可以把教师巡视中发现的学生的典型范例或典型问题展示在屏幕上,或讨论、或质疑、或讲解,便于聚焦学生的思维,达到正确的思路得到强化的目的。其三,利用网络可以实现学生的互评,强化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忽视先进的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有的老师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用的人越少越好。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现代化,远胜于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师要认真钻研教育理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规律,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作用。

2、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要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

课堂教学不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相互沟通的过程。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是渴望教师的眼神和自己的眼神互相碰撞,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教师板书时的动作与速度对于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聚集学生的注意力等方面都会产生作用。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不行,学生从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中获得的人生启迪是任何技术无法代替的。

3、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讲求实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统一。该用则用,不该用就不要勉强,能用实物演示的,何必一定要制成三维动画?

信息技术确实有许多优势,但其它常规媒体也不是一无是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具学具的实物感受、空间结构功能等,信息技术手段不可能完全替代。有些教师甚至连板书也让计算机代劳,屏幕代替了黑板,教师只是操作员与画面讲解员的角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鲜活与生动。所以,教师不要一味追求时髦,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信息技术和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发挥最佳效益。

4、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表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局限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在很大成分上要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两种思维联系得十分密切,但发展的并不平衡。因此,决定了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借助大量的直观材料和物象。这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目的。计算机课件能够使静态变动态、抽象变形象,但是过多地使用信息技术,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反而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抽象能力的削弱将导致数学后继学习的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分寸”,该让学生想象的让学生想象,该让学生概括的让学生概括,该让学生推理得出结论让学生推理,信息技术只是提供材料或是加以验证而已。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无疑是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如何把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