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触摸数学的脉动-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近距离触摸数学的脉动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近距离触摸数学的脉动

近距离触摸数学的脉动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近距离触摸数学的脉动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近距离触摸数学的脉动今天孔企平教授用一整天的时间,给我们做了题为《开展数学课堂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报告,他站在数学课程标准设计者的高度,围绕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用理性的方式,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两个层面展开了一些剖析。其中,许多阐述解开了自己一直无法理解的东西,真正感受到专家引领的魅力,现把自己感触较深的几点汇集如下:

1、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空间,主要为,一是思考的空间;二是表达的空间;三是交往的空间;四是实践的空间。思考的空间是数学学习的内核。

2、互动。是一种教学思想,互动指的教与就像两个紧紧咬住的齿轮一样。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要有针对性。

3、知识技能。它是学生发展的基本内涵,也是小学教学的基本载体。

4、隐性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渗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老师的身教也是一种隐性课程,应用题的背景也是一种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就是课堂的文化建设,是教师教数学的品味。

5、基本的数学思想。分层次为

第一层次,基本的思想方法在数学上体现出来。

一是推理的方法,演绎推理(不跳跃的思考)、合情推理(跳跃的思考);

二是比较的方法;

三是抽象与概括的;

四是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五是猜想与验证。

第二层次,解决问题上的思考策略。

一是模拟;把数据情境化。

二是使用一种图或模型;

三是制作表;

四是寻找模式;找规律。

五是倒推;倒过来思考,等号没有方向,是双向的。

六是使用猜测与检验;

七是用另一种方法重述问题;

八是使问题简单化;

九是解决部分问题,学生通过插入一个中间问题先解决部分,再解决最终问题。

6、教学中的探索点。

不是什么问题都值得探索;对学生探索性学习要进行教学设计:一是教师要善于使用问题串;二是教师通过指导语的设计,理解探索的思想方法。

7、解决问题与解题练习的区别。

解题练习:方法已知、寻求答案的过程;目的是熟练使用方法,形成技能。

解决问题:方法未知、寻求方法;寻求方法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近距离触摸数学的脉动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近距离触摸数学的脉动 8、学生在课堂中的对话活动;

一是学生与客观世界的对话和互动;

二是学生人际对话和互动;

三是学生与自己的对话;深入思考的需要。

9、算法多样化。

让正式学习之前尝试一下,发散开,再通过交流、优化。

10、学生的参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三种参与具有不同的作用。

11、促进学生参与的教学要素。

一是通过自学培养学会学习;课内自学、课外自学(含预习与复习)。预习作用大于复习,课外作用大于课内。

二是探索与表达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

三是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分享经验;

四是诊断与辅导体现个性化教学。

12、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情境表面化;二是活动形式化;三是偏离目标;四是非学科活动;五是浅层次的教学。

13、活动形式化具体表现。

一是操作活动没有有效的升华;二是探索活动没有必要的指导;三是合作交流脱离独立思考;四是实践活动没有问题的引导。

14、怎样开展研究课。

一是有一个课题;二是设计一种有效教学与评价的方法;三是形成案例;四是反思;五是再实践;六是总结。

15、评课的角度。

一是目标合理、落实;二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没有突出;三是教师引导有效;四是过程合理,富有思考;五是基本功扎实,具有个性特点。

16、目标的研究。

一是本课的目标是什么;二是本课的目标是否全面;三是知识技能的目标是否清晰;四是思维和情感目标是否突出重点;五是上课的过程当中是否体现了目标;六是上课过程中对目标有没有调整。

17、学生的研究。

一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二是否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三是否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四是否让学生有充分机会的学习活动;五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孔教授关于课堂教学的论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透视出数学课程设计者的设计思想与理念,对我们今后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同时,也帮助我们对小学数学课程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