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归一应用题”课堂实录与评析-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正归一应用题”课堂实...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正归一应...

“正归一应用题”课堂实录与评析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正归一应用题”课堂实录与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正归一应用题”课堂实录与评析

浙江省金华师范附属小学唐彩斌执教胡德龙评析

一、教学设想

(一)指导思想

正归一应用题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其中列综合算式解应用题是刚开始学习的。为了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和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按“四性一新”教学模式,开展开放、实践、自主和研究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流程上突出实践探究、理论形成和实践应用三个阶段教学,致力于学生的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掌握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内容正归一应用题。

(三)教孝目标教学后,学生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良好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四性一新”教学法等

二、课堂实录

(一)实践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我们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最喜欢的物品。昨天,我已经布置大家去调查了有关情况。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你最喜欢的物品调查表”。

2.把学生的调查情况用表格展示。(现场输入)

【评析:从社会调查的实践引入,为实践探究奠定基础】

3.师:像一支钢笔15元,一辆滑板车120元等等(学生中的例子),用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钱,我们把它叫做单价,(用颜色闪动)表示有几件物品,我们把它叫做数量,一共需要多少钱,我们把它叫做总价。

4.讨论数量关系。

师:观察调查表,你发现已知单价、数量,怎样求总价呢?(单价×数量=总价)

师:如果已知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总价÷单价=数量)

如果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计算单价?(总价÷数量=单价)

5.实际应用。

师:这些数量关系式在生活中有着怎样的应用呢?让我们一起到金华最大的超市去逛一逛(影像文件);暂停影像中的镜头.指出2元表示什么?(单价)顾客手中的1瓶罐头,这个“1”表示什么?(数量)在收银台计算的是什么?(总价)

6.用一用,说一说。

师:由此看来,在超市中,单价、数量、总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你去超市购物,你会应用吗?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

7.算一算下面各题。

(1)每本数学课外书5元钱,3本数学课外书多少钱?

(2)8个玩具120元,每个玩具多少钱?

(3)5瓶牛奶要多少钱?(为例题教学作准备)

【评析:采用景象文件,能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学习教学】

(二)引导深究,自主学习

1.从准备练习中的最后一题引入,并进行电脑演示。

师:要求5瓶牛奶的价钱,还必须知道什么呢?(5瓶牛奶的价钱)

师:知道这样1瓶牛奶的价钱,(与5瓶牛奶不同)能求5瓶牛奶的价钱吗?(不能)为什么?(因为牛奶不一样)

师(出示牛奶实物):品牌不同、大小不同、价格也不同,【注:学生顿悟,微笑会意】

师:如果告诉这1瓶牛奶的单价呢?(能)为什么?(因为牛奶相同)

【注:电脑形象演示:把两瓶相同的牛奶变成文字“同样的”】

师:如果不告诉你单价,而是告诉你3瓶牛奶的价钱12元呢,你会算吗?

【注:强调:“同样的牛奶”“照这样计算”的意思是什么?(单价不变)】

【评析:从每瓶不同到相同,强调了单价不变,电脑演示从实物图(奶瓶)到文字“照这样计算”等,过渡非

常自然,也十分形象】

2.学生尝试解答,小组讨论。

(1)12÷3=4(元)表示什么?(牛奶的单价)根据什么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

(2)4×5=20(元)表示什么?(牛奶的总价)根据什么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

3.列综合算式。

师:先算的表示什么?(单价)再算的表示什么?(总价)

师:以后在解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

4.练习。学生尝试做。

(1)2盒饼干60元,买同样的7盒饼干要多少元?

(2)TCL2103型彩电3台要3600元,5台这样的彩电要多少钱?

(3)2包上好佳4元钱,3包上好佳多少钱?(6元钱,4÷2×3)

师:你们愿意花6元钱买3包上好佳吗?(愿意)

师:拿出3包很小的上好佳,你们愿意吗?(笑答:不愿意)

师:怎么又不愿意了呢?(大小不同了,单价变了)

[注:用实物讲解]

【评析:再次强调不同标准,无法计算的道理】

5.小结。

师:对今天所学的应用题,你能总结出哪几条要点?(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

师:在题意叙述中,要用“同样的”、“这样的”等来表示单价一定的词语。

【评析:学生通过课外实际调查,课内电脑演示,进入了探究归一应用题解题方法的理想情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参与下,自己研究获得知识】

(三)多样练习,巩固知识。

1.数学魔术:变变变。

出示题目:买6袋巧克力付款30元,买7袋这样的巧克力要付多少元?

要求学生先列综合算式,然后观察屏幕中的变化,马上列出新题目的综合算式,不计算。

师:从变化中发现不变的是什么?

点击,7变成10,算式是:30÷6×10

点击,10变成11,算式是:30÷6×11

点击,11变成1,算式是:30÷6×1

师:能不能更简单?(30÷6,学生恍然大悟)

点击,1变成12,算式:30÷6×12【注:引出倍比法解题思路,用实物演示】

30×(12÷6),12盒里面有2个6盒,就是有2个30元。

点击,三个数字6、30、12没变,题意变了,6只猫一天捉30只老鼠,12只这样的猫一天捉多少只老鼠?

【注:丰富归一应用题的内容,不局限于单价这个数量关系式中】

2.实际运用。

师:刚才讲的方法,在生活实际中有着怎样的应用呢?我们再到超市逛一逛。

【注:化影像文件为文字】

师:中洋超市搞促销,3块纳爱斯香皂只卖8元,照这样计算,9块香皂要用多少元钱?

【评析:通过深化练习,对归一应用题进一步作了探索,促进知识内化和迁移】

(四)回到实践,应用知识。

1.表格式:水彩笔的数量和总价对照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注:最后两栏,一般学生都先填数量再填总价,这时,老师可举例;如果先填总价,你们能求数量吗?实际上这是反归一的题型,可丰富应用题的呈现形式,使归一应用题的归一特征更加明显】

【评析:由正归一题型的练习和探究,实现解法向反归一题型迁移,培养创新意识】

2.生活情境形式:听录音和对话。

主题:今天我当家

地点:月亮湾小区

小刚:阿姨,您好!你买了什么啊?

张阿姨:饼子。

小刚:买了多少?

张阿姨:今天我们家我和王叔叔两个人,所以我买了2袋,(每袋10只)。

小刚:花了多少钱?

张阿姨:6元钱。

小刚:我也正准备去买饼子呢?阿姨再见!

张阿姨:小刚,再见。

按照小刚和张阿姨的对话,今天你当家,请你想一想,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你准备买几袋饺子?花多少钱?并说一说理由。

【评析:通过两种题型的研究学习,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实践应用作铺垫】

(五)课堂总结,课外升华。

1.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解答新的应用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

2.编题:从生活中寻找应用题。(电脑提供一个编题素材库)

【评析: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三、总评析

本堂课,教师在用好教材,但不迷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问题,在教学中把题意作一定的改动,使之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应用味的应用题。学生通过生活调查和研究,自主地开展学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体现了开放性。如问题的设计:表示“单价一定”的,可怎样叙述?又如练习(表格式)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等等,都显示了开放性。

体现了实践性。从社会调查、研究探索到回归应用,都是在实践中实习和体验的。生活情境式的题型设计和学习,从生活中寻找应用题等,都表明了这一点。

体现了自主性。教师充当教学的组织、引导和参与者的角色。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兴趣盎然、情绪饱满,成了学习的主人。

体现了研究性。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和引导下,对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不论是应用题的结构,还是解题方法,都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讨论得出的。

每一个过程设计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研究性,都归结为一点,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整堂课按照“四性一新”教学法设计和开放教学活动,较好地体现了“四性一新”教学法的思想。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提供了较好的课例。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