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及点评-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图形的变...

《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及点评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及点评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及点评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术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有条理地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玩游戏吗?看看这个游戏你玩过吗?(课件出示:俄罗斯方块)

生:玩过。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老师玩的不是很精,你指挥,我操作,看看我们合作的怎么样?(教师根据学生的指挥向左、向右或旋转之后再移动。)

师:游戏先玩到这儿,在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平移、旋转。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师在黑板上板书:平移 旋转)

师:这两种运动还熟悉吗?

生:熟悉。

2、复习旧知

师:平移和旋转时应注意什么呢?让我们先看看下面小鱼的变化。(课件演示方格、小鱼,小鱼在方格上向左移动。)

生1:小鱼从O点出发,向左移动4格,到Oˊ点。

生2:平移时应说清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师:概括的很准确。(板书:平移:方向、距离)

师:再继续观察小鱼的变化。(课件演示小鱼旋转。)

生:小鱼以Oˊ点为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O 。旋转时应说清中心点及旋转时的方向和度数。

(师相应板书:旋转:中心点、方向、度数)

师: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用平移和旋转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板书:图形的变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1、活动一

师:观察下面各图是如何进行变换的?(课件出示)

(师请一名学生读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自己动手移一移、转一转,然后按照下面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师巡视,观察每组学生讨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只是观察、观察、再观察,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不做任何干预。)

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同的变换方式,可在最后补充。(在观察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一组到前面汇报。)

生1:(上台演示,边操作边说明)把图形A向右平移两格,图形B向下平移两格,图形C向上平移两格,图形D向左平移两格。这样就得到了风车图形。

生2:把图形A先向左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图形C向右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图形B和图形D位置不变。就得到了长方形。

生3:图形A向右平移两格,图形B向左平移两格,图形D向上平移两格,图形C向上平移两格。就得到了正方形。

生4:图形A向上平移两格,再向左平移两格;图形B向右平移两格,再向上平移两格;图形C向左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图形D向右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这样就回到了最初的图形。

师:清楚他们组的变换过程了吗?如有不同意见,现在可以提出。

生5:变换风车时,我变换的过程和他不一样。(边操作边说明)先把图形A绕最下面的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 ,再向右平移两格;把图形B绕最下面的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再向上平移两格;把图形C绕最上面的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再向下平移两格;把图形D绕最上面的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再向左平移两格。也可以得到风车图形。

生6:我变换风车图形的过程也不一样。我以图形A的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再向下平移两格;以图形B的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 ,再向左平移两格;以图形C的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再向右平移两格;以图形D的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再向上平移两格。也可以得到风车图形。

师:你变换时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6:我变换时用的是平移和旋转相结合的方法。

师:生5和生6在变换图形的过程中都是用平移和旋转相结合的方法,为什么变换的过程却不一样?

生:他们在变换时找的中心点不一样,旋转的方向和度数就不同了。

师:你看问题看的很准确。在这里可以说明图形变换时,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要根据要求灵活的选择变换方式。

2、活动二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用4个三角形只变换出了一些简单的图案。你们想不想通过平移和旋转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案。先观察下面图形的变化。(课件出示七巧板)

师: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它是由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七个)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七巧板。现在老师就要用平移和旋转相结合的方式,把这个正方形变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认真观察,哪个图形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件演示)

生:3号图形向上平移6格,再向右平移2格;5号图形先向上平移6格,再以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180O ;7号图形先向上平移8格,再以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45O。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用你手中的七巧板也来摆一摆,可以摆老师设计的图案,也可以自己创新,看谁摆出的图形最有创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及点评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及点评 (学生活动)

师:谁愿意来展示你自己的作品?(学生到前面边操作边说明)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把正方形变换出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仔细观察,原来的正方形和变换之后的图形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正方形中图形的位置变了,但正方形的面积没变。

师:平移和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面积。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外延伸

师:对于图形的每一次变换,我们都要清楚是如何平移和旋转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自己默读要求,先想一想,再说一说。

生1:图形A向右平移8格,得到图形B。

生2:图形B以Oˊ为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得到图形C。

生3:图形A以O为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O ,再向右平移8格,也可得到图形C。

师:先仔细观察,再和同桌说一说变换过程。

生1:图形A向右平移7格得到图形B。

生2:图形B以直线MN为对称轴作图形B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C。

师:在这里又出现了一种变换方式。(轴对称图形)应该注意什么?

生:找准对称轴,两侧图形完全重合。(板书: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侧完全重合)

师:仔细研究,你能想到几种变换方式?

生:图形A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形B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形C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形D向左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3格。

四、质疑问难、自我评价、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

师: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经过变换所得到的,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问题的大脑,会有更多美丽的图案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五、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

平 移:方向 距离

旋 转:中心点 方向 度数

轴对称:对称轴 两侧完全重合

点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华应龙)

1、数学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它与生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运用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导入,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为后面引出平移、旋转、轴对称作铺垫。

2、教师很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间。在新授环节,教师至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做一做、讲一讲等活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充分透彻、理解图形的变换过程,不仅会在实践中应用,而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在学生活动时,明确了自己的职责,选择观察、观察、再观察,及时捕捉学生内心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学生自己的想法。每一次活动结束,都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小节、概括,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良好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自然而大方的教态、熟练的教学技能、富有激qing的启发等,这是一节师生有共同收获的课堂。

3、七巧板的设计。教师能用心研读大纲,区别各年段的不同要求。六年级对七巧板的运用是通过平移、旋转、轴对称进行变换,而二年级所用七巧板要求学生会摆即可。

思考:

1、操作材料如何给?

出示活动一的要求之后,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何不如先让学生动脑想,再动手去验证,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2、课件什么时候用?

在学生汇报练习题时,课件同步播放,其他学生会一边听,一边看,而不会去思考,这样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