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铅笔有多长》反思性说课-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铅笔有多...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北师大版数...

北师大版数学《铅笔有多长》反思性说课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铅笔有多长》反思性说课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铅笔有多长》反思性说课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43页《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第二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够用米和厘米为单位进行估测和测量。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教材借助铅笔有多长这一现实情境,安排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对米以内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估、量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地建立起分米、毫米的表象,是估测、测量活动以及掌握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建立起分米、毫米的表象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准备】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在教学前我还为学生准备了彩绳、练习题卡,让他们自备一把直尺、一支铅笔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综合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教学中,我通过精心设计创设情景,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为一体,突出了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首先是操作体验,通过估测、测量让学生体验1毫米或1分米的长度,然后是综合体验,让学生在身上或身边找长度是1毫米或1分米的物体,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于我们学校平时赛课都是借班上课,所以我先向学生做了一下自我介绍:老师姓李,身高1米60厘米。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让学生也模仿我的样子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接着提问:刚才我们的谈话中用到了几个长度单位?学生回答出来米和厘米后,请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分别有多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方面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复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为探究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教师再用课件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出示:身体细又长,身穿花衣裳,要想写好字,请它来帮忙。让学生猜出今天的学习伙伴铅笔,这时请他们拿出自己最喜欢的铅笔,问你知道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吗,进而揭示课题。创设这样的情境,利用学习伙伴自我介绍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将学习用品带入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因为学生在使用直尺的过程中对毫米有一些感知,在生活中也有一些毫米的经验,所以这节课先组织学生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铅笔有多长》反思性说课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铅笔有多长》反思性说课 具体说来,认识毫米可分为两个步骤: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让学生先估自己最喜欢的铅笔的长度,再测量。当学生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引导其说出具体是几厘米多几个小格,并问每一小格是多长。有的学生懂得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我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告诉全班学生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还可以写成1mm。然后请学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寻找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这样把毫米与这些熟悉的物品联系起来,毫米这样一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就变得具体了。

2、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先让学生观察直尺并思考: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然后通过课件模拟放大镜把尺子放大,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1厘米的中间有10个1毫米的小格,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10毫米,即1dm=10mm。

认识了毫米之后,再进行分米的认识:教师拿出一枝10厘米长的铅笔,请学生也来估一估老师的铅笔的长度,同时指名到讲台前实际测量。当量出是10厘米后,教师告诉学生10厘米还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即1分米=10厘米,还可以写成1dm=10cm。然后感知1分米的长度,要求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到哪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身边那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分米。最后引导同桌研究、讨论,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 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几道练习题:

1、根据小动物的身高选择合适的单位。

2、通过课件出示小马虎的日记,让学生改正用错的长度单位。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得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说学习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中两次设计了测量铅笔的情境。第一次引导学生测量10厘米的铅笔引出分米的学习,第二次测量不是整厘米长的铅笔,学习毫米。但我认为教学时不应该限定学生的测量对象,让他们自己选择一支铅笔测量,相信大多数学生量得的结果都不是整厘米。正是因为这一结果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对这种情况该如何表示的思考。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测量中需要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表示物体的长度。学生的探究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因而他们的学习才更积极、更热情。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感知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数学技能。

本课的教学借助学生熟悉、喜闻乐见的量铅笔的情境,使学生在用眼目测、动手测量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加强估测,注重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中两次量铅笔前都设计了让学生先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口、手、眼等多种感官,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估测铅笔的长度,并在学生估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了比较和科学估测的思想。这样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估测意识和估测习惯,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估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本课的练习中,希望能通过开放的设计训练学生多角度、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可能是因为问题的指向性不强,个别题目要求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理解困难的情况,所以,练习的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