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内容-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
首页>数学教研>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课...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内容

2010-03-01

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但并不是教材上所有内容都适合于学生研究发现。有些内容是约定俗成的,就不宜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整数的读法和写法、几何形体的名称、四则运算的顺序等。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一般指存在于教材中以理性、定论的形式呈现的知识,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努力能够发现它们。在组织教材内容时,教师应把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使之与人的生命、生活紧密相联,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因为具有内在生命形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提升他们主动研究的欲望和能力。

1、 素材重构

数学教材要充满诱惑力和吸引力,关键在于重构教材内容,使之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把视角更多地投向学生生活,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努力挖掘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且暗含某种数学现象或数学规律的实际问题。

2、结构重组

传统教材由于其价值定位侧重于数学知识的习得与数学技能的训练,因而在编排上呈现出“例题一习题”式封闭回环的体例结构。我们在重构学习材料的过程中,注重从素材编排的结构方面对其进行重组和再加工,着力凸显“创设问题情境一现实问题数学化一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一应用与拓展”的逻辑结构,更多体现让学生“做数学、研究数学”的价值取向,为学生的持续、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