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利息-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利息

2016-10-2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125页的内容,练习三十三的第1~7题.

教学目的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4.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储蓄的有关课件、视频展示台、银行存款凭证(复印,每生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你们到银行或信用社去存钱或取过钱吗?(学生回答)这里有一段银行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的录像,想看一看吗?

播放录像,内容是几位小朋友在银行存钱、取钱的情境,在录像中,通过画面和声音,突出存入时间、金额、取款的本金、利息等.

教师:看了这段录像,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围绕录像内容自由提问,最后教师指出: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系.

板书课题:利息

二、教学新课

1.学习质疑.

学生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科书第38~39页,不理解的内容可在小组内讨论或注上?.

学生看书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2.合作交流.

教师:通过看书学习和讨论,你知道了储蓄中的哪些知识?能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吗?

屏幕上显示如下信息:

2001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

教师:你们知道银行这些钱是从哪儿来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银行的贷款主要*人们的存款.据统计,到2001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额已突破7万亿元.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

学生说到存款的方式时,教师板书:

存款方式

活期

定期

零存整取

整存整取

提问:你对活期、定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这些存款中的专用术语的意思理解吗?举例说给大家听一听.

结合学生的举例,教师提问: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利息、本金.

提问: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本金、利率、时间)

板书:利率、时间.

教师:什么叫利率?你知道利率中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利率由银行决定,在我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利率的高低反映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状况.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也会有所调整.例如:1998年至2002年,我国银行活期和整存整取调整后的利率如下:(屏幕显示)

教师:从表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教师:请说一说你对这个公式的理解.

教师:你能根据这个公式计算一下,如果你把100元钱以整存整取的方式在银行存3年,能得到多少利息吗?

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

1002.52%3=7.56(元)

教师:三年后取款时,你能得到7.56元的利息吗?为什么?

学生各自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1999年国家规定存款时,要按利息的20%缴纳利息税,你能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100元,3年后实际能得多少利息吗?

学生计算后回答,教师板书:

7.56(1-20%)=6.05(元)

教师:6.05元是纳税后利息,也是你应实得的利息.

3.观察交流.

教师:请拿出你们手中的存款凭证(复印),你看了后能发现哪些问题?(注意让学生观察正面和反面.)

学生观察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教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三十三的第1~6题.

第1题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小华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存期是多长?然后再由学生解答,最后订正.

第2题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存期是多长?半年用多少年计算?最后学生独立完成.

第3、4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做后再订正.

第5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做后再集体订正.

2.开放性练习.

完成练习三十三的第7题,学生先分小组讨论,探索选择哪种方式,再在全班交流.

3.实际应用.

学生拿出手中的中国工商银行储蓄存款凭证(复印件),先想一想自己准备存入多少钱?从什么时候开始起存?存期多长?再填写凭证.

学生填后请几名同学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交流填写的情况.

学生再各自计算一下到期时,能取到本金和纳税后利息一共多少元?(屏幕上显示利率表)(见前表)

四、实践调查

以存款、贷款与消费为主题,拟定一个小题目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注意有关数据的收集,然后写一篇简短的调查报告(或调查情况说明).

五、反思体验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给以强化.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