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册几倍求和应用题
一、现场观察背景和目的:
1、样本
学校类型
年级
学科
课型
班额
教师
性别
年龄
教龄
学历
职务
农村示范学校
三
数学
新授
42
男
26
6
大专
老师
2、教学变量控制:
本节课是某一天参加昌化片青年教师比武中所上,课时计划40分钟,实际共用了41分34秒,授课中有20多位老师随堂听课、观察,基本反映了自然情景下的教学。
3、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探索、交流讨论,掌握几倍求和应用题的结构,并学会解答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学会解答综合算式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4、观察目的:
(1)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实践反思,促进观察者被观察者的专业成长。
(2)对教学时间的掌握,教师提问技巧,小组活动,语言互动进行专项分析,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组织活动分析,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前后知识,能力上的转变情况,以促进教师对学生和教材的全面把握。
5、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
(1)逐字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程序表;
(2)主要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表;
(3)课堂教学过程时间分布;
(4)课后师生反馈意见表。
二、观察结果记录及分析
表(1)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表
老师讲解
师生问答
合作学习
总教学时间
学生回答
管理方面
时间
7分0.8秒
19分20妙
3分10秒
11分56秒
41分34秒
占总时间
17.16%
46.51%
7.62%
28.71%
100%
表(2)课堂教学过程霎时间分布表
引入课题
实践探索
交流分析
知识运用
课堂总结
时间
6分06秒
8分27秒
15分1秒
10分59秒
1分21秒
占总时间
15.2%
20.5%
36.8%
25.6%
2.9%
表(3)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引入 课题
1、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1) 你们知道我们临安哪“三宝”吧?
(2) 你们知道我们昌化最有名的哪“一宝”吗?
(3) 你能说一说你家去年山核桃的产量吗?
(4) 你能算算你和某一家一共有多少山核桃吗?
学生回答:
“茶叶、笋干、山核桃。”
学生回答:“山核桃 。”
学生踊跃报出自己家去年山核桃的产量。
个别学生回答。
采用“山核桃”的话题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乡土知识。
同时出示几张采摘山核桃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出示图片,字编例题。
(1) 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两位同学家里去年山核桃的产量.请看幻灯片:
把82千克山核桃装一袋,张明家有一袋,李四家有五袋。
(2)同学们看到这几幅图,根据以下条件,你想提哪些问题?
张明家去年有山核桃82千克,李四家去年的山核桃是张明 家的5倍,
学生看图.
学生回答:
A:张明家有多少山核桃?
B: 李四家有多少山核桃?
C:张明和李四家共有多少山核桃?
D:张明家比李四少多少?
E:李四家比张明家多多少?
因为数学本身源于生活实际,又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我采用身边熟悉的问题设计成数学题。一是能让学生容易理解题,二是让学生懂得我们身边也有数学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二
实践探索
尝试解决
1、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1) 请各组交流解决以上同学们所提的问题。
(2) 老师巡回指导,适当提示个别小组。
2、交流讨论,找寻方法。
(1)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小组的意见。
(2) 老师对个别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
3、根据小组意见,归纳总结列出解题算式。
4、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重点看一下这儿C问题,你还能有其它的方法吗?
5、再一次讨论,寻找不同方法.
请同学们来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想法,我把重点放在了第2、3种的解题思路的引导.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问题。
(同学们都很投入,大家算得很认真.)
2、学生交流意见,
根据题意和图示想出解决方法:
A:张明有82千克.
B:李四:82×5=410千克
C:张明和李四:82+410=492千克
D张明比李四少多少:
410–82=328千克
……
(1) 张三家有82千克,李四有5个82千克,把它们加起来 就是一共的。列式:82+82+82+82+82+82=492
(2) 根据李四家是张三家5倍,可以先求出 李四家有多少千克,再加上张三家的82千克,是一共的。列式:82×5=410千克410+82=492千克
(3) 张三家有一个82,李四家有5个82,一共有6个82,
列式:82×6=492千克
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思考。
不同的学生思考 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让学生大胆说,自由说。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三
交流评价
深化探究
1、教师让学生说说刚才三种解法中哪一种最好,为什么?
2、让学生自由站起来说说自己小组的意见。
3引导和帮助学生说清楚自己表达的意思。
4、教师随即出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再比较得出结论,究竟哪一种更易让人理解。
(1) 问:如果问题是“李四家的山核桃比张明 家多多少千克”该怎么做?
(2) 老师再次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指导个别小组讨论。
(3)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学生讨论,探寻方法。
2、学生交流意见:
学生认为第二种好,因为要求李四家和张明 家 一共有多少千克,就要先知道李四家有多少,张明 家有多少,然后把两家的加起来就是一共的。这样想,意思清楚明白,使人听了容易理解。而第一种和第三种如果没有图帮助理解,很难理解。
3、认为第二种好,根据第二种可以直接把李四家的减去张明 家 的,容易理解。而一、三种想法一下子不容易理解。
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要总结出这节课要达到的教学要求。
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得出补偿贸易掌握的解题思路。
四知识运用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一个数学应用题:
今年小红7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红的5倍,爸爸和小红一共几岁?
(1) 要求学生理解题目后,独立完成。
(2) 老师个别指导学生如何解答。
(3) 指名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
2、课后几个练习题
书本P121页
学生自由读题目,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回答:“要求爸爸和小红共几岁,必须知道爸爸今年几岁,通过条件知道爸爸是小红的5倍。
可以求出:
7×5=35岁
因为小红的年龄是已知的,所以35+7=42岁,爸爸和小红共42岁。
学生独立练习.
给学生一题目,把一个实际的数学问题转变成一个身边抽象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年龄“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我们的数学中往往有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五
课堂总结
1、师生谈话:你能说说我们今天学了什么样的应用题吗?几倍求和的应用题。
2、教师总结谈话:你以后能用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吗?
3、课后疑问: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还有D、E两个问题你们还能用其它方法解决吗?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几倍求和的应用题。
让学生巩固知识,并学会总结归纳。
过度到下节课所上几倍求差应用题
课堂教学分析
1、本节课的目标定位:
本节课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字编题,交流讨论等形式掌握几倍求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其中难点是例题中82这个已知条件在解答过程中使用两次,要引导为什么使用两次,使他们学会用综合式解答应用题。
2、教学特点的分析:
(1) 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使学生看到家乡的山核桃一下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明白我们身边就存在着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本节课让学生采用“自编自解“方式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计算,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来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得到的,而不是老师直接抛给学生。使学生能独立分清数量关系并且根据数量关系编应用题,其实在编应用题过程中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应用题间数量关系。老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3) 对于数学过程流程分析,本堂课在教学过程流程中从引入课题→实践探知→交流讨论→深化探究→巩固知识是层层递进,从易到难,适合学生的学习。
课后学生和听课教师反馈
课后,对全班42位学生作出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
选项
人数
所占百分比
1、你喜欢这堂课吗
A喜欢
36
85.7%
B比较喜欢
4
9.55
C无所谓
2
4.8%
D不喜欢
0
0
2、你喜欢上这种小组合作,实践探索的学习方式 吗?
A喜欢
38
90.4%
B比较喜欢
2
4.8%
C无所谓
2
4.8%
D不喜欢
0
0
3、你对上课内 容掌握了吗?
A很好
30
71.4%
B较好
8
19.9%
C一般
3
7.2%
D不好
1
2.4%
4、这堂课你最感兴趣是哪一部
A引入新课谈话
10
23.8%
B看图编题
13
31%
C小组讨论
9
21.4%
D一题多彩
6
14.3%
E解决实际问题
4
9.5%
从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很喜欢上这堂课,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对老师的表现都很满意。学生对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编自解、 一题多解等方式的学习比较喜欢。
课后对20几位学生中、12位老师中进行了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项目
好
较好
一般
不好
课的总体印象
75%
25%
教学目标定位
25%
68.75%
6.25%
教学目标体现
93.75%
6.25%
主动探索思想体现
6.25%
62.5%
25%
6.25%
基础知识表现
12.5%
87.5%
老师的表现
11.8%
65.8%
22.4%
学生的表现
20.8%
65.5%
12.3%
1.4%
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 引入课题情境比较好,作为临安昌化土特产山核桃是我们家喻户晓的问题,非常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2) 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 学生活动过少,老师讲稍微偏多,即可再放开些。
(4) 巩固练习部分可再多一点时间,以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知识。
从调查总体来看,在课的总体印象,、目标定位、目标体现、基础知识、学生参与情况这几方面来看,大家意见比较一致,都认为较好。有的认为当“双基”掌握后还必须有一定题量的练习.把前面讨论,交流时间还好压缩一下.
执教者反思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这堂课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优点:
(1) 引入课题很切合实际,我采用谈话式、拉家常、询问家里山核桃的数量,这关系到学生家里的事,所以积极性很高,有的多的几千斤,少的十几斤,大家有说有笑,一下子活跃了气氛,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有助于后面的学习。
(2) 实践探索,一题多解部分能够充分发挥的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讨论,能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学习,参与讨论,一题多解可以发挥学习的多问思维的分析能力。
(3) 设计的例题和巩固练习题适合学生的能力,前者例题采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山核桃为例,比较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并掌握,后者慢慢从身边实例转化成抽象的年龄数字问题,让学生从直观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
不足之处:
当学生在讨论一题多解列出了如下算式:
A、82+82+82+82+82+82=492(千克)
B、 82+85×5=492
C、82×6=492
我在肯定计算式都有各自己的算理后,在讲解算理过程中,没有进下分析算理的思路,讨论的还不够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