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1
收藏
1 习题3.9第1题答案
最佳答案:
解:∵PA与PB分别切⊙O于A,B两点,DE切⊙O于点C
∴DA=DC,CE=EB
∵△PDE的周长=PD+DE+EP
=PD+DC+CE+EP
=PD+DA+EB+EP
=PA+PB,
又∵PA=PB=5cm
∴△PDE的周长=2×5=10(cm)
2 习题3.9第2题答案
最佳答案:
解:由切线长定理知AE=AF,BF=BD,CE=CD
令AE=AF=xcm,BF =BD=ycm,CE=CD=z cm
∵AC=AE+CE=x+z=13
AB=AF+BF=x+ y=9,BC=BD+CD=y+z=14
∴AF=4cm,BD=5cm,CE=9cm
3 习题3.9第3题答案
最佳答案:
解:如下图所示:
连接OA,OB
∵PA,PB切⊙O于点A,B
∴OA⊥PA,OB⊥PB
∴∠OAP=∠ OBP=90°
在四边形OAPB中,∠AOB+∠P=180°
又∵∠P= 40°
∴∠AOB=140°
∵OA =OB
∴∠OAB=∠OBA=20°
又∵OA⊥PA,OB⊥PB
∴∠FAD=∠EBD=90°-20°=70°
又∵在△DBE和△FAD中
∴△DBE≌△FAD(SAS)
∴∠ADF=∠BED,∠BDE=∠AFD.
∴∠ADF+∠BDE=∠ADF+∠AFD=180°-∠FAD=180°- 70°=110°
又∵∠ADF+∠BDE+∠EDF=180°
∴∠EDF=180°一(∠ADF+∠BDE) =180°-110°=70°
4 习题3.9第4题答案
最佳答案:
(1)能,首先以B点为端点将BA与BC重合在一起折出∠ABC的平分线所在的线段,其次将BC与DC重合折出∠BCD的平分线所在的线段,两条线段的交点即为圆心O,量出圆心到BC边的距离约为3.4 cm
(2)如下图所示:
连接AC,根据折叠得到圆心O在线段AC上,设⊙O与四边形ABCD四边AB,BC,CD,DA均相切,且切点分别为M,N,P,Q.
在△ABC和△ADC中
∴△ABC≌△ADC(SSS)
∴∠D=∠B=90°
∴S△ABC=S△ADC
连接OM,ON,OQ,OP,设⊙O的半径为r,连接OB,OD
∴S四边形ABCD=2△ABC =2×1/2 AB·BC= AB .BC=6×8=48(cm2
)
又∵S四边形ABCD =1/2 AB·r+1/2 BC.R+1/2 AD·r+1/2 CD·r
=1/2×6×r+1/2×8×r+1/2×6×r +1/2×8×r
=3r+4r+3r+4r=14r
∴14r=48
∴r=24/7(cm)
∴最大圆形纸片的半径为24/7cm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数学一上:《总复习》
数学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课时
谈谈如何上好高三数学复习课一点体会
一上数学:《加法—合并》
数学一上:《第几和几》
数学一上:《8、9的分与合》
数学一上:《实践活动(一)》
数学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第五课时
数学一上:《数学就在我身边》第二课时
数学一上:《分类》
一上数学:《课间大休息 玩积木》
数学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第六课时
认识线 教学设计
数学一上:《分类比较》第一课时
数学一上:《认识11~20各数》
数学一上:《认识0》
数学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第四课时
数学一上:《数学就在我身边》第四课时 教
一上数学:《秋游》
一上数学:《小胖过生日》
解决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上数学:《添加》
一上数学:《课间大休息》
数学一上:《加法和减法(一)》(3)
数学一上:《实践活动(二)》
数学一上:《学看钟表》
数学一上:《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
数学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数学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