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听课反思 你带学生走到了哪里,你知道吗?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六年级数学听课反思 你...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六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听课反思 你带学生走到了哪里,你知道吗?

2016-11-28 收藏

今天推门听课,听了一节六年级数学课,课题是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这是一节百分数的应用问题,记得我过去讲分数问题的时候,采用的方法为:抓住含有分率的关键句子, “单位1”,对照题目中的信息看看“单位1”是否是已知的,如果是已知的,就根据这句话找到所求的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然后弄清数量关系后,列出算式。建模后,学生没有不会做的题目。这一块儿的知识掌握的十分扎实,然后到百分数时,完全不用老师再多说,学生自然就能过渡过来了。

今天听这节课时,老师也能够有分数问题迁移到百分数问题,当题目出来后,因为时学过的分数问题,一位学生能够完整的叙述出思考过程,并列出了算式,接着教师又找了两个学生重复了一遍,就出示出了计算过程,学生看过后就过去了。接着是把3/25,改写成12%,因为是改变了一个数,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不变,就是直接出示了课件就算讲过了。紧接着出示了三道练习题,教师也简单说了分析方法,下面也有几个学生随声附和着。被老师一点而过了,然后就是布置作业。这个时候,我发现:我身边的几个孩子开始东张西望起来,我站起来走过去一看,没有写,再三追问:听懂了没有?会不会?都摇了摇头。

反观这节课,不难发现:我们教师意味这节课的知识不难,学生应该会的,结果很多学生不会。一做作业就暴露出来问题了。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学生关注不够。教师只是一味卖力的讲着课,而下面能够跟上教师思路的学生寥寥无几,这是典型填鸭式做法。因为学生不需要动脑筋,老师都讲了,我只需要过过眼,甚至有的孩子都没有抬头看一眼,怎么能够会呢?

2、教师心中没数。一是对目标没数,二是对达成目标的情况没数。一个班有多少学生会找到关键句子?有多少学生能够找到单位1?有多少学生能够正确分析题目?有多少学生能够正确列出算式?有多少学生能够正确计算?这些问题老师心中没有数。

3、教师包办代替的太多了。所有的思考过程教师做了,所有的板演教师干了,所有的该说的教师说了,老师累的不得了,学生闲的连眼睛都不想睁了。更别说动脑子了,这样下去,成绩怎么能够提升呢。一节课,该学生动手板书的题目,被老师用课件代替了,该学生自己做的题目被老师写了,该学生自己思考的地方被老师思考了,一起一起该学生做的,都被我们老师做了,孩子还需要做什么呢,只要会出气还活着坐在教室就得了。

这种现象应该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什么是基于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要做到了解学情,了解教材,基于学情基于教材,合理制定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即学生需要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学会什么知识,获得什么能力。怎么知道学生学会?就需要教师做好评价任务,即每一块知识采用什么方法知道学生学会了。如果没有学会,问题在哪里?怎么调整教学?等等,只有师生都清楚了学习目标,都知道如何评价自己是否达成了目标,才是一节高效率的课。如果这些老师都不清楚的话,是无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不是简单的看看形式对了就好了,而是需要教师自觉的把它用起来,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不要认为学生随声附和我们就是会了,只有动动笔能够独立完成练习的题目了,这样才是真正的会了。希望我们的教师做到心中有学生,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思考教学了,才是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了。不然,每一天自己都是白忙活的。

我们每一位教师是不是都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的教学:备了一节课教了三十年,还是教一节课需要准备三十年。我们要知道,学生可是年年都是新的呀。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